近年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紧紧围绕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以“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为主线,高位谋划、系统推进、创新举措,持续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推动服务保障工作从“有”向“优”跨越升级,全力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
尊崇军人,实惠看得见
如今走遍多伦县,医院、车站、银行、景区等场所,“军人、退役军人优先”的标识格外醒目。挂号、购票、游览……优先优惠承诺在每一个窗口兑现。工商银行多伦支行的智慧叫号系统让军人、退役军人的号自动置顶。更贴心的是,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民兵乘坐公交一律免费,“税惠拥军服务站”“法律援助工作站”相继成立,为老兵提供高效办事通道。更令人暖心的是,全县拥军合作单位、企业、商场、门店已超200家,覆盖衣食住行、购物教育、文旅医疗等方方面面,甚至打造了一座专属拥军商场,优惠处处可见。同时,特殊群体的照顾亦未缺席,功臣模范、“三属”和抗美援朝老战士收到了178份慰问品,全县307位优抚对象及功臣模范获得免费防癌抗癌保险。军民融合医疗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队”的医疗资源,驻地官兵享有免费体检与巡诊服务,军人子女入学,县里全面开启政策绿灯。
展开剩余71%“关爱功臣、情暖老兵”慰问活动(多伦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排忧解难,真金送家来
多伦县把政策落实的“精细”化作春风,让帮扶援助的“暖意”直抵人心。110位困难退役军人及时收到了36.3万元帮扶援助金,解决了燃眉之急;234名优抚对象886.84万元的抚恤医疗补助稳稳送到手中,为他们的健康和生活添了份踏实的保障;110名退役军人的地方经济补助金948.86万元按时到账,是对他们过往奉献的回应。188名现役军人、21名预备消防士和30位立功受奖军人家庭收到了优待金1035.78万元。每一笔款项都带着温度,每一次发放都系着牵挂,让尊崇与关怀实实在在走进了他们的生活里。
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入户(多伦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守护英烈,传红色血脉
多伦县烈士陵园经过精心修整,环境更加庄严肃穆;1处零散烈士墓迁入陵园得到集中保护。为确保安全,一支由10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半专业化扑火队成立,监控设备、消防器材全部配齐并定期演练。清明、烈士公祭日等重大节点,驻地官兵和各界代表共同祭奠英烈。陵园每年接待超5000人次,成为多伦红色教育的主阵地。县里还保障了2批外地烈士亲属前来祭扫,家属深受感动,向多伦解放纪念馆捐赠了珍贵的烈士证和锦旗,爱心人士捐赠作品《黄泽九英雄赋》,让崇尚英烈的氛围愈发浓厚。
国防教育,老兵传后代
多伦县深挖退役军人精神“富矿”,精心打造三大品牌活动,让老兵成为国防教育“主力军”。在“百名上校进百校”活动中,经验丰富的老兵们走进全县课堂,用胸前闪耀的勋章和亲身经历的烽火故事、军营点滴作为生动教材,向孩子们深刻诠释军人的伟大与国防的重要。活动延伸至社区和机关的“老兵永远跟党走”品牌,则让老兵们结合军旅生涯与成长历程,深情讲述对党的忠诚信念与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将红色基因与国防意识深植不同群体。而为少年儿童量身定制的“红领巾小课堂”,通过老兵带领队列训练、教授军体拳、讲述英模故事以及组织“小小哨兵”、简易障碍体验等趣味国防活动,在寓教于乐中点燃了“红领巾”心中的国防热情。老兵们饱含深情的讲述与生动示范,在下一代心中悄然播下爱我国防的种子,如今校园里关心国防的身影愈发活跃,社区拥军氛围更加浓厚,这份代代传承的国防情怀正凝聚起守护家园的磅礴力量,照亮着年轻一代前行的道路。
“百名上校进百校”“红领巾小课堂”(多伦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助力就业,创业有奔头
为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多伦县成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为老兵企业搭建平台、纾困解难。14名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稳妥安置,退役军人乡村创业示范基地挂牌运行——以退役军人为核心的双井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桑洁环卫服务有限公司,不仅自身发展强劲(双井子村集体资产超2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逾2万元),更为其他战友提供了创业就业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多伦县以“严实细暖”的劲头,将一项项政策落到实处,化解一个个难题,他们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践行着“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的庄重承诺,照亮了退役军人的尊崇之路。正如一位老兵朴实的心声:“在多伦,当兵的人,光荣!退伍了,也照样被惦记着。”(来源:多伦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于:北京市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