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周晓荷
“三农企业就是要扎根大地、服务农民,希望能以科技小院为依托,让技术沉下去,让农村强起来、农民富起来。”7月8日,河南浩创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会议室里,省青联委员、公司创始人李明俊向来自尉氏县邢庄乡屈楼村的参观者表达着干事创业的初心。
李明俊所说的科技小院,是河南浩创6月底在屈楼村建立的“服务中枢”,由公司派驻科研人员,将精准施肥、绿色防控、土壤检测等技术和服务送到农民身边,随时为他们解决生产难题,同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我们已经在全省建立了4个这样的科技小院,帮助周边1000多名新农人掌握新技术,成长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李明俊介绍。
今年36岁的李明俊出生在信阳市淮滨县的一个农村家庭,曾在新疆某部服役。与大漠戈壁为伴的那些青春岁月,锻造了他坚强的意志品质。2013年,李明俊回到家乡准备创业。“我的父母是传统农民,和中国大多数农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我就想做些事,改变他们‘靠天吃饭’的局面。”他说。
2014年春节刚过,李明俊就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借了一辆旧面包车,踏上了调查之路。两年时间里,他寻访了我省1189个乡镇,围绕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形成了20余万字的报告。“优质农作物离不开优质土壤,土壤安全对于食品安全、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李明俊说,基于调研,他将如何用生物技术改善相对普遍存在的土壤板结、酸化等问题,作为了创新创业方向。
50平方米的房间用一道玻璃墙隔断,30平方米做实验室、20平方米用来办公和住宿,这位新农人“起步”了。从书本、网络自学专业知识,向农业专家求教,与农户同吃同住了解真实需求……李明俊和团队伙伴不断攻克微生物菌剂研发难关。他还组织起农技服务队,开展乡村振兴万里行活动,前往全省100个县区,用科技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目前,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致力于土壤修复技术集成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自主研发的新型特肥、生物有机肥以及微生物菌剂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绿色农业和生态环保领域。”李明俊说。近年来,河南浩创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河南省乡村振兴劳模出彩“十面红旗单位”等称号。
“创业这些年,我经历过资金紧张、技术难题,还有旁人的不理解甚至质疑。但当被帮助的农民握着我的手说‘谢谢’的时候,当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做的事很有意义。”李明俊说,农村广袤天地,青年大有可为。
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